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
误思想,更增加了当时的困难。
这些同志对于敌人的和平阴谋抱着很大的幻想,对敌我力量的对比,以肓目的乐观代替了冷静的科学分析,对旧政权旧军队敌伪残余分子和阶级本质,缺乏阶级的分析,过份强调少数一时不能取得的中心城市的作用而忽视了广大的乡村,因而使他们违背了毛主席一九四五年十二月的指示,在坚决依靠东北人民,坚决消灭敌人,建立革命根据地的各种政策上发生了许多原则性的错误。
这是在阶级斗争的紧要关头,少数同志丧失阶级立场的一种非常危险的倾向。
这种倾向,一开始就遭受到另一部分领导干部的坚决反对,但仍给予东北人民解放事业以很大的损失。
直到一九四六年东北局七七决议之后,才在全东北党内贯彻了毛主席一九四五年十二月的指示,克服了党内右倾危险…… 基本公正中的一个基本的不公正,是把毛泽东的错误“忘掉”了。
“独霸东北”,“拒敌于国门之外”,“最后一战”,“化四平为马德里”,“把长春变为马德里(输入者注:此处“马德里”似应为“凡尔登”)”……好像全都是“东北党内少数领导干部”提出来的,毛泽东只有“一九四五年十二月的指示”。
“东北党内少数领导干部”,或者是就这样认识的形势,并积极向中央建议的,或者是执行中央的指示,这样做确实“更增加了当时的困难”。
但是,把这一切都归咎到他们头上,这不是人为地把这段历史搞复杂了吗?怎能叫人口服心服呢?应该看到这个决议的毛泽东,当时又会作何感想? 没有错误的毛泽东,是另一外一个毛泽东。
被掩盖、回避了的历史,不是真的历史。
停战15天 就在共产党人整顿好行装,随时准备弃城出走之际,6月5日,毛泽东来电报了:东北局及林:宁周电称,蒋已允马停战十天谈判,请东北局坚守哈尔滨十天等语。
望立即布置坚守十天至要至要。
中央 从6月7日开始,停战半个月。
6月26日,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地区,中国内战全面爆发。
黑土地却一直沉寂到10月下旬。
这四个月,是黑土地共产党人宝贵的春天。
他们惜时如金,全力以赴,挥汗如雨地播种,耕耘,两年后就收获了个金灿灿的秋天。
从当年的林彪到今天的老人,都说国民党没向江北推进是失算。
否则,共产党的日子将更难过。
“停战外,我军整补,共军也会整补。
而且共军扩充得非常迅速,我军却不能尽量扩充。
”杜聿明是个明白人,蒋介石也不糊涂。
对于受伤的老虎,当然应该穷追猛打,置之死地,而不可放虎归山,让它养好伤口再扑出来。
只是,和日本人打了8年,血流成渠,接着又和中国人打,把黑土地打得雪白血红。
共产党打乏了,国民党也打累了,双方都迫切需要坐下来喘口气儿。
而且,国际国内舆论都是和平,蒋介石有压力。
还有,过江占领哈尔滨,在苏联门口舞刀弄枪,也不大好。
或多或少,这也是个原因。
关键还是兵力不弥分配。
国民党国防部史政司编写的《绥靖第一年重要战役提要·作战检讨》中,有这样一段:㈠我军以接收之目的,应进出松花江自有必要,惟就作战方针言,欲压迫共军于松花江而歼灭之,则似过远,以分进合击包围于四平地区而歼灭之,尔后向松花江进出为当。
其次,就本案压迫松花江歼灭之方针,在兵力部署上,与方针又不相吻合,即逐次使用兵力,致四平街久攻不下,其后增加兵力,亦未着重四平附近歼灭共军之措施。
迨攻下以后,即为离心推进,而成为广泛之驱逐,卒未获歼灭共军也。
㈡作战初期,我军因兼顾辽东辽南方向之作战,仅以新一军担负四平及解长春之围双重任务,兵力不足,以致四平久攻不下,长春沦于敌手。
而后次第以第七十一军和新六军两军加入,虽获得四平决战之胜利,然已迁延两月以上时间,使敌得以从容脱离战场,未能将敌主力击破,贻尔后东北剿共军事以无穷之后患。
㈢我战略受政略影响,专注重城市及交通线之占领,忽略歼灭共军主力……(57) “欲压迫共军于松花江而歼灭之,则似过远。
”兵力不足,才感到“过远”。
蒋介石也不是不知道,“逐次使用兵力”为兵家所忌。
可兵力不足,不能一拥而上,一锤子砸下去,也只有使用添油战术。
待“以第七十一军和新六军两军加入”,连夺四平、长春、吉林,虽“未能将敌主力击破”,也算大获全胜之际,刚刚“平定”的南满又乱了套:60军184师在火线上倒戈了。
“八·一五”前的东北,大米为日本人的“专利”,只有少数“高等华人”才能进口。
日本节节败退,前方吃紧,后方吃紧,先是吃大米加高粱的“二米饭”,后来就成清一色的高粱米。
于是,黑土地就有了句至今在一些老人口中还能听到的歇后语:“小日本吃高粱米——没法子了。
” 蒋介石大概一辈子也没吃过高粱米,但他也是没法子了。
注释 ⑴⑵丁晓春、戈福禄、王世英编:《东北解放战争大事记》,十五页。
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(1987年) ⑶牋采访中,很多老人都谈到,这句口号是东北局在一封电报中提出来的。
原电未查到。
⑷牋《辽沈战役亲历记》,526页。
⑸牋《在中国土地上--苏联顾问回忆录》,274页。
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(1981年)。
⑹当时电报分为四个等级:标有一个“A”的为一般电报,两个“A”为急电,三个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
崇祯十六年,明社稷将倾,是降清还是抗清? /
……唯一能力,就是能分辨出谁是隐藏的日本人,其他的都不太懂…………... /
他,是一名被判处死刑的精英特工,在他临刑的那一刻,命运眷顾了他的生命,一项绝密任务,让他得到一次以命换命的机会。当这名有着不良血液的精锐混迹在国际大都会中,他的人生轨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。一切都要从零开始,不再是特工身份的他,一切都要在平凡的生活中体验到酸 /
十八岁那年,黄皮子寻仇,全村男女老少横尸荒野,自此我走上了一条不归路。 血池里究竟有什么? 朝天棺葬的谁? 黄金棺又是哪位达官显贵的归处? 槐木棺内的大人物,有何来历? 避天棺是否真的可以令人长生? 我叫叶鞘,师承抬棺人 /
这年冬末,温禾安失权被废,流放归墟。 她出生天都顶级世家,也曾是言笑间搅动风云的人物,众人皆说,她这次身败名裂,名利皆失,全栽在一个情字上。 温禾安早前与人成过一次婚,对方家世实力容貌皆在顶尖之列,声名赫赫,双方结契,是为家族间的强强结合,无关情爱。 这段婚姻后来结束的也格外平静。 真正令她意乱情迷的,是东州王庭留在天都的一名质子。他温柔清隽,静谧安宁,却在最关键的时候,笼络她的附庸,联合/
来自宇宙另一种智慧生命的黑科技,意外被陈问今所得。 不知就里的陈问今恰好在思考人若能弥补所有过往遗憾的问题。 然后他发现,周围的一切开始变化,地上的积水化作雨滴飞起;拍动着翅膀的鸟儿扑腾着翅膀退飞;拍碎的浪花重新聚集;连风也突然改了个方向 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