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
爷赏赐奴婢一套颜料,奴婢平日也不得出去,如今用的还是以前的先生送的,早已用完了,正发愁去哪里买颜料。
”锦娘道。
周存之本以为她会扭捏说什么本分之内,没想到她想要颜料,年纪不大,技艺颇高,不为世俗沾染,立马应承下来,又问道:“你是怎么知晓竹衣的?” 锦娘道:“二夫人曾经送给奴婢一本《博物志》,奴婢见到上面记载过唐朝时期就有竹衣,因此就略知一二。
” “原来你还识字。
”周存之微微点头,颇为赞赏,又道:“好,你放心,我那里正好有一幅颜料,一共四十二色,等会儿让人送去。
” 锦娘喜不自胜。
翠纤亲自送她出来,用帕子包了两枚戒指给她:“若不是你,今日怕是连我都要吃挂落了,这也不是什么贵重东西,拿去吧。
” 锦娘定睛一看,一枚是缀了颗小珍珠的铜戒指,另一枚是钳镯式的金戒指,她忙摆手,翠纤则道:“我那里还有不少呢,就收下吧。
” 如此,锦娘才收下。
只是没想到刚从老太太这里出去,就见着四儿了,她急道:“锦娘姐姐,您让我一直帮您守屋子,我偷偷看到秦霜儿把巧莲姐姐的钗子放在你床后的笸箩里,您看怎么办?” 四儿和小荷都是府里去年典卖进来的丫头,周家一次性的就把她们的身子钱付给她们的爹娘亲长,可陈娘子和她们怎么可能随便把吃饭的家伙告诉别人,这可是一门手艺。
锦娘对她们俩也是先观望了一阵,后来见四儿颇讲义气,几次帮自己办事,她暗中也会贴补四儿一些,上次四儿被人训了,也是锦娘帮忙说话才幸免于难。
所以,锦娘不在针线房的时候,就让四儿做她的眼线。
自然,若她能真的帮上忙,锦娘从此器重她,也会教她一些刺绣,说实在的,大家都不容易。
等她们离开了,四儿也有立身之本。
锦娘不似秦霜儿,朋友遍布天下,哪个房都有认识的人,出去谁都认识,但她会把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的人都拉拢的极好。
“你附耳过来,我告诉你怎么做。
”锦娘在四儿耳畔说了几句话,还道:“你腿脚快,赶紧去办了,再过来。
” 好你个秦霜儿,起了这样的歹心。
一直到傍晚,秦霜儿才从外面回来,到屋子里见锦娘和方巧莲都洗了头发,两人都用干帕子拧头发。
还听锦娘在问:“你见到过巧莲的钗了吗?好端端的竟然不翼而飞了。
” 秦霜儿心虚,却又镇定的摇头:“我也不知道,你们不知道,今日大夫人的寿宴忙,我都被拉过去了。
”说完,还关心的看着方巧莲:“怎么回事儿?上次你的铜子儿好端端就不见了,现在珠钗也不见了,难道咱们这针线房还出了贼不成。
” “我也不知道。
”方巧莲只觉得自己今日粗心了些,本以为去去就来,哪里知道苗小娘那里许多事儿。
之前的铜子儿她不知道是谁拿的,只是当时只有锦娘在,她自然觉得锦娘不会拿,毕竟她月钱比她们高,但有些事也难说。
苍蝇腿再小也是肉啊。
秦霜儿一看方巧莲的眼神就起劲儿了:“总不能让咱们针线房内讧吧?你猜测我,我猜测你,到时候大家生疏了,这又何必呢?不如咱们各自把咱们的东西拿出来搜搜。
” 她说完,看向锦娘,果然这懒胖子什么都不知道还道:“可以啊。
” 方巧莲道:“不用了吧,还搜什么啊。
” 秦霜儿义正言辞道:“俗话说不做亏心事,也不怕鬼敲门,咱们几个那么要好,虽然偶尔有口角,但那都是些小打小闹,偷窃可是重罪。
”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
风流善撩入魔攻×易炸腹黑正道受;;;;柳泽元在山洞里睡了一觉,莫名其妙就回到一百年前,见到了一百年前的自己。;;;;那时的他还用着师门给取的名字,叫时卿,是个勤勤恳恳... /
《《潮热雨季未解之谜》(精校版全本)作者:番大王》 《潮热雨季未解之谜》(精校版全本)作者:番大王目录全文阅读,主角是林诗兰谭子恒小说章节完整质量高,包含结局、番外。? 《潮热雨季未解之谜》作者:番大王 文案: 【你发过誓吗?你相信誓言会应验吗?】 四年前,洪灾中幸存的我,遗忘了我的誓言; 此后,每逢雨季的几个月,我都能再度看见灾难前的村庄和死去人们。 这怪象纠缠我,令我失去了生活,迷失/
纯情的病娇白切黑纹身攻x长雀斑的善良天然笨蛋受 温景焕x晏安鱼 晏安鱼从农村来到大城市上大学,碰到了世界上最善良的人。 他是宠物医院的助理,也是学校的优秀研究生。 他收养晏安鱼捡到的流浪猫,给他做甜点,送他零食和玩偶,请他吃好吃的,陪他参加学校晚会表演的选拔,邀请缺钱的晏安鱼和自己合租。 晏安鱼一直遭受霸凌,这是他第一次有了朋友。他逐渐敞开心扉,安心地向他人展现自己的善良。 但这个人也有奇/
关于素女寻仙:一个平凡的袋子,一个能隐身的面具,将现代女张萧晗的灵魂带到了一个修真世界里。既来之,则安之,张萧晗耸耸肩,准备白手起家。可是,怎么那么多... /
本书书写了中华古代的历史名人。故事精彩绝伦,扣人心弦。内容丰富,直击人心,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名人传记。... /
《《入局而定》作者:狂上加狂》 《入局而定》作者:狂上加狂目录全文阅读,主角是慕寒江淳德帝小说章节完整质量高,包含结局、番外。《入局而定》作者:狂上加狂 文案 大奉朝的少年太子庸碌无才,胆小怯懦,行事悖逆,迟早被废,这是朝中默认的事实。 可直到他真的被废,史官却不知如何落笔形容这根废材。只能秉笔直书,郑重写下“志贤兼达,悯怀天下”八个大字。 废太子生死不明,牵动满朝人心。 可那位权倾朝野,/